袁隆平推荐的山茶油
稻盛和夫点赞的企业家
被褚时健看好的项目
比橄榄油还要好的食用油
作者简介
黄铁鹰
2000年前担任香港华润创业公司董事总经理
2001年起受邀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访问教授,讲授和研究商业案例,
2012年起出版管理畅销书《海底捞你学不会》
2012年起出版编着商场实战“找我”系列图书,
2015年出版《褚橙你也学不会》。
黄铁鹰老师说:我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讲了16年的商业案例,一共编写了6个案例。这是我下功夫最多,也是最难、最沉重和最有意义的一个案例,因为它设计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的根本——农民,更涉及我们每天吃进嘴里的食用油!
2018年6月1日
茶油被誉为“东方橄榄油” ,在这几年备受青睐。对广大消费者来说,它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;对投资者而言,它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项目;对于政府则是推动产业扶贫的有效途径,可谓利国利民利企。
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,健康意识的增强,油茶产业在未来几年将迎来黄金发展期。据相关报道,2017年我国茶油需求量达到64.4万吨,预计2018年超过70万吨。由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、国家林业局联合出台的《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(2009~2020 年)》提出的目标:到2020 年,全国茶油产量达到250万吨,产值将达1000亿。
巨大的市场隐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,于是众多企业纷纷涉足油茶产业。但是,如同大分部企业进入大农业领域,表面上看似前景无限好,一旦进入了才知道农业的艰辛与不易。油茶产业更是如此,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商业与发展潜力的产业,一旦进入之后却后悔不已,才知道油茶产业并非想象得那么简单。虽然在政策上,国家已经投入了近百亿元的支持,然而,现实中这个行业依然漩涡重重,稍不留意便会跌得遍体鳞伤。
一个在茶油行业亏了2000万元的企业家说,新农业从外边看都是机会,进去之后才知道都是漩涡,活着上岸的是少数,大多数人赔了钱,打掉牙齿和着血吞进肚子。
16年4月,黄铁鹰教授带领团队深入调研茶油行业,以湖南大三湘茶油为样本,不仅深入企业、市场进行实地调研,还深入农村与农民进行实地访谈,在一线收集到大量数据和事实信息,在充分的实践基础上,以真实的案例与深入的研究,将其成果总结成《茶油的背后》一书,向你揭开油茶产业的大真相,为你破解茶油产业的种种如下疑团。
茶油好,价格也高,为何老百姓过去却不愿意种?
在茶油价钱如此飞涨的诱惑下,一大批企业家冲了进来,但老百姓过去却为何不愿意种?我们走访了湖南几个老油茶林,这些油茶树就长在道路两侧的山坡上,与茅草和灌木混在一起,有一人多高,从下面看根本分不出哪是树哪是杂草。然而事实却是,农民宁肯少采一些,也不愿意多花精力,更别说用什么新品种了!为什么?
农民就完全懂农业吗?为何800亩的油茶树几近死光?
2011年,大三湘1月份栽好的油茶苗,5月份施复合肥的时候还好好的,两个月后却一下死掉30%。“天又没旱,树苗怎么会死?不只是大三湘和农户没有经验,相关部门对油茶树种植技术的研究也刚刚起步,种油茶并非如此简单!
比橄榄油还好的山茶油,为何在自家门口却打不过橄榄油?
在食用油的三个主要指标上,茶油有两个指标好过橄榄油。有几千年历史的茶油为什么还没能成为老百姓日常的食用油?这么好的一个产品,为什么在中国本土市场售价和销量都打不过橄榄油?
便宜的不可能是真的压榨茶油,哪些是油茶行业“不用说的秘密”?
你知道压榨茶油、浸出茶油与土茶油的区别吗?为什么两种不同工艺生产的茶油成本竟能相差5倍?为何消费者更迷信土茶油?每天吃油的消费者有几个知道压榨油、浸出油、调和油里有这么多学问和这么多猫腻?
“苯并芘”事件的来袭,大三湘如何度过行业危机?
“苯并芘”事件不仅让茶油卖不出,当年茶油的市场价格也一下子跌了40%!年初周新平已付了1500万元油茶籽定金,可是茶油积压,资金断了,连工人的工资和农民的管理费也发不出了,怎么办?
大三湘在面临生死关头,为何能重拾信心转危为安?
人有选择的时候,都会想入非非,什么都想要;只有在绝境,才能明白自己最想要什么。
人心都有一块芳草地,只要气候适当都会开花。股东们一致表示:只要你坚持,我们一定支持,哪怕十年不赚钱!
贫穷与落后,探索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与梦想!
周新平的追求是什么?大三湘的梦想是什么?支撑一家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又是什么?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将何去何从?
这是一个艰难、沉重和有意义的案例
它涉及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的根本农业、农民、农村
中国农业的接班人在哪里?
中国农产品的出路在哪?
中国农村的现代化的道路又在哪里?
也许《茶油的背后》一书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启示!